成大國樂社創社於民國41年十月(1952)創立,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學生國樂社團之一 ,「 成大國樂社」正式名稱為「 國立成功大學國樂研究社」 ,為康樂性之學生社團, 社員多以「 樂社」 稱之. 。
成大國樂社由44級機械孫國霖/ 45級土木崔永晉等 創立於民國41年 (1952)十月,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學生國樂社團之一。 自創社以來70屆社團幹部 及全體社員屆屆傳承,不中斷的努力經營下,成大國樂社已是南台灣最傑出的國樂社團之一 。
創社之後的十餘年,大抵41-56年間,成大國樂社由少數幾個人課餘的樂器相互切磋,逐漸發展為一個有組織,固定練習,有教練的十數人小型樂隊 ; 第一次音樂會在民國48年舉辦,而第一次參加音樂比賽為民國56年
民國五十年代後期(約57年起),香港僑生的加入,還有馬來西亞林俊茂等,使成大國樂跳脫台灣那時唯一中廣國樂團的風格,他們不但以自身造詣很深,冠極全台的樂器能力-笛子、南胡、琵琶、古箏等教導社員,提升了整體演奏水準,更引入了大陸大型如東海漁歌(龍宮)或輕音樂型(如馬蘭花開)的民樂,成大國樂開始在台灣國樂界嶄露頭角。
民國六十年代初,建中來的劉啓民則以大陸民歌改編與指揮,領導了成大國樂社,也開社員自行編/作曲先河 如以 「放馬走河西」的這首歌自編曲,參加音樂比賽 唯此時囿於政治環境,成大國樂社於民國59年以大陸作曲/改編(時稱匪曲) 的花好月圓/瑤族舞曲等參加音樂比賽遭到除名 (取消資格),63年的音樂比賽,再度因演奏(類匪曲) 如河南戲曲,二度未獲評分 。
62年的音樂比賽,也是採用自行編曲的西藏音詩/ 採茶撲蝶,此時音樂比賽尚未分區辦理,獲得真正的全國第一名. 64年音樂比賽臺灣分成四區比賽,以巨人頌/春晨 獲優等,並獲教育部遴選為當年優良藝術團隊,公費支持全團環島演出23天,自此以後奠定深厚基礎,成大國樂社在每年全國音樂比賽南區大專B組國樂合奏從未得過優等以下的成績,2008/ 2011/ 2013-19更獲[特優]等第之殊榮。
音樂性活動每年除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外,更有上學期期末的成果發表(成發)音樂會;每年應屆畢業生更籌劃畢業公演(畢演),來呈現四年在成大國樂的成果;期間亦有各組發表會(組發) 等,每年暑假期間,也舉辦不同音樂活動,包括巡迴表演、下鄉服務學習教授國樂或生活營集訓,將我們的音樂帶給社會上更多的人,不僅僅表現平日團練之成果,也是成大國樂服務社會的方式。 此外亦有各類團康活動。
音樂性活動每年除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外,更有上學期期末的成果發表(成發)音樂會;每年應屆畢業生更籌劃畢業公演(畢演),來呈現四年在成大國樂的成果;期間亦有各組發表會(組發) 等,每年暑假期間,也舉辦不同音樂活動,包括巡迴表演、下鄉服務學習教授國樂或生活營集訓,將我們的音樂帶給社會上更多的人,不僅僅表現平日團練之成果,也是成大國樂服務社會的方式。 此外亦有各類團康活動.